近年来,我市紧扣“精准救助”核心目标,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职能,规范核对程序,强化部门协作,不断提升核对质效,为精准识别困难群众、高效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我市依托宁夏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,打通教育、人社、医保、残联等部门数据壁垒,实时比对户籍、车辆、房产、工商登记等信息,实现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“一键核查”。2024年以来,共梳理核查预警信息12批次9351条,全市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2152人,动态调整退出低保3489人,确保“应保尽保、应退尽退”。建立“线上预警+线下核查”联动机制,对因病因灾等导致家庭刚性支出突增的家庭重点监测,为3517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851.03万元。
同时,认真落实“政策找人”主动发现机制,整合入户核查员、社区网格员、第三方机构等力量,建立覆盖城乡的动态核查网络。乡镇(街道)在受理低保等社会救助事项时,自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工作,线上录入系统提请县(区)民政局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,县(区)民政局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信息核查,并及时将核对报告反馈乡镇(街道),乡镇(街道)结合核查报告反馈结果,通过入户调查、邻里访问、信函索证等方式进一步核查综合情况进行研判,召开评审会议集体研究,确保不错保、不漏保。
此外,严格执行“凡保必核”工作原则,线上重点核查保障对象银行存款、社保缴纳、车辆、户籍、房产、工商注册等信息,线下定期与银行、公安、住房公积金、疾病防控中心等部门核对保障对象存款、生存信息、犯罪记录、住房公积金等信息,准确核算和掌握申请对象家庭收入、支出、就业等情况,形成了临时救助信息实时核对,新增低保、特困供养对象信息按月核对,在册低保对象每季度系统复审的多重工作机制。2024年以来,通过宁夏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线上核对低保对象4.8万人次,线下入户核查9800余户1.5万余人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