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政务信息 > 石嘴山动态

我市打造家门口“幸福养老”新模式
时间:2025-06-25 来源:石嘴山日报
字号:

近年来,我市立足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需求,创新推出“133工作法”,即通过构建1套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核心,打造县(区)——乡镇(街道)——村(社区)3级养老服务网络,以及发展3种特色养老服务形态,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从“兜底保障”向“品质提升”升级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。

6月23日,家住大武口区民生小区83岁的朱焕老人通过手机,轻点“颐享石嘴山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预约了上门康复服务。不一会,社区助老员便携带着针灸器具敲响了她家的门。

“颐享石嘴山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实现了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的高效对接,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。“平台面向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,为他们提供助餐、助洁等‘十助’服务。”市智慧养老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杜瑞说,老年人只需拨打12349便民服务热线或在微信小程序上下单,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服务团队提供的日常照料、健康监测、心理慰藉等服务。

我市以智慧化、标准化、市场化为核心,通过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,链接市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、服务站、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、N家养老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,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“过程、标准、质量”全程监管,形成具有石嘴山市特色的“1+4+N”养老服务模式,实现

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的高效对接和优化配置。

在大武口区朝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不时传来社区老人董明章欢快的笑声“,这里朋友多,不孤单,感觉特别好!”董明章说。在平罗县陶乐镇西街社区,医疗、文化、家政等6支为老志愿服务队,以无偿、低偿、互助3种形式,为老年人提供助乐、助医等“十助”服务,着力打造“6310”组团式为老服务品牌。

这正是我市打造3级全域覆盖养老服务网络,聚焦老年人在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等不同场景下的养老服务需求,优化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配置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运转高效、可持续的县(区)——乡镇(街道)——村(社区)域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的缩影。目前,全市建成县(区)级养老机构13家,乡镇(街道)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3家,覆盖率达64%,各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、农村老饭桌、农村互助院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(站、点)325家。

在惠农区红果子镇椿萱老年护理院,接受“喘息服务”项目的老年人正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,现场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。“喘息服务”项目是惠农区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,委托椿萱老年护理院为长期居住在惠农区的60岁以上特困、低保等生活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,旨在让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能够暂时喘口气、缓缓劲。

同时,我市多措并举,创新3种特色养老服务形态,在全力筑牢兜底保障网方面,持续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投入,优先保障特困老年人照护需求,有意愿入住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100%;在突出精准服务网方面,建立科学评估机制,扩大收住范围,将专业医疗护理、康复训练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精准送至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身边,缓解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。全面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和护理“两项补贴”政策,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失能程度给予每月100元至20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与150元至200元的护理补贴;在多元服务场景方面,创新推出“固定站点+流动服务”模式,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运营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助老服务活动1.5万余人次,开展农村养老巡回服务25场次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